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、弘扬红色文化精神,bat365正版唯一官网考古新青年“赤梦丹心”夏县实践队开展了“为田野考古基地染一片红色光辉”主题系列活动。该系列活动以红色观影、红歌唱响、红色党课、红心筑梦等形式展开,旨在引导同学们“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”,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百年大党的风华正茂,积蓄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。
2021年9月26日至9月28日,该系列活动第五期——“参观名胜古迹,守护文化遗产”如期开展。本期活动为期三天,先后前往运城市博物馆、永济鹳雀楼、蒲津渡遗址和芮城永乐宫进行调研学习,总行程逾百公里。调研队伍由beat365教师林森、任进成带队,beat3652019级考古学专业全体本科生、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2021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员也一同参与了本次活动。
9月26日下午,实习师生来到了实践活动的第一站:运城市博物馆。这是大家第二次来到运城市博,此次前来主要是参观学习运城市博物馆新举办的展览:“与华相宜——晋南西阴文化特展”、“古河东考古进行时——十三五考古成果展”以及“忠义神武——解州关帝庙藏历代关公文物珍品展”。在调研实践过程中,beat365员工与游览观众热情交流,向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提出问询与建议,感受到了运城丰厚的人文底蕴及淳朴民风。
展览中,两项与考古有关的特展,展出了由beat365发掘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——来自夏县师村遗址的距今6000余年的仰韶时代遗存,有石器、陶器、骨角器、生产工具等,其中包括著名的“石雕蚕蛹”。这些文物经由bat365正版唯一官网考古学人亲手发掘、整理,生动体现了史前先民的生活面貌,构筑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图景,为运城市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9月27日下午,实习师生来到了本次活动的第二站,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——鹳雀楼,深度感受厚植在历史传统中的文化根脉。约704年前后,唐朝诗人王之涣游蒲州,登上鹳雀楼,写下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的不朽诗篇。今日的鹳雀楼经过重修,占地面积2.064平方公里,其所处的山西省永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、运城盆地西南角,位于晋、秦、豫“黄河金三角”区域中心,可以称为山西省的南大门。鹳雀楼高台重檐,黑瓦朱楹,占河山之胜,据柳林之秀,是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,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,它的再度辉煌,标志着民族的复兴与繁荣,祖国的再次腾飞。
随后,实习师生前往蒲津渡遗址。蒲津渡建成于唐代,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水运渡口之一,位于古黄河岸边,为历代要冲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一组唐代开元年间的铜牛、铜人塑像,其做工精美、生动立体,重达数吨,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珍品之一,体现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智慧。后来,由于黄河改道与历代战乱,古蒲津渡渐渐荒废并被淹没。1988年3月至1991年6月,山西省文物局组建了省、地、县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,出土了唐开元大铁牛等铁器群,揭开了蒲津渡遗址的神秘面纱。随后又陆续复原展示了当年古渡口的历史风貌。同学们在此实践学习,能切身感受到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,感受到当代社会对历史文化工作给予的广泛关注。
9月28日下午,实习师生来到了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永乐宫。永乐宫始建于元代,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,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,堪称稀世珍宝。1959年,因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而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库,永乐宫进行了整体搬迁。从1957年制定搬迁方案起,到1965年修复所有壁画,再到1966年各大殿的扫尾工作,永乐宫搬迁历时九年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国专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壁画移修方案,给历史文物搬迁提供了一个范例,在世界上都堪称一大奇迹。迄今半个世纪过去,壁画仍然完美清晰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文化自信,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。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,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。”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,作出了许多深刻的重要论述,为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,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遵循。
开展调研学习活动,就是要通过参观学习来深化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,通过实践感悟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。历史是一面镜子,从历史中,我们能够更好理解世界、参透生活、认识自己,更好地继承和传播优秀历史文化,促进自身的发展,进而为院校增光添彩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!